内容摘要: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将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日将启程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今天介绍,此次斯里兰卡之行,将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走出去的第一步。早前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斯里兰卡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港口城市,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希望此次考古发掘助力海上丝路考古取得进展,同时也和上海青龙镇考古相互呼应。”
上博迈出海外考古第一步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上海博物馆考古队于8月初启程赴斯里兰卡进行为期四十天的联合考古工作,其合作方为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及当地大学,双方将选择位于北方的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
谈及此次与斯里兰卡方面联合考古工作的缘起,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本次项目中方领队陈杰介绍,2010年以来,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上海青龙镇遗址的发掘,实证了青龙镇是“海上陶瓷之”的始发地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追寻这样一个足迹,“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也成了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斯里兰卡方面也十分看重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力量,于是促成此番合作。
上海博物馆于2017年7月和2018年3月两次赴斯里兰卡,对当地一些重要遗址进行前期调查与资料收集,最终选定从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的古代遗址着手进行发掘。“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斯里兰卡沿海港口众多,比较着名的早期港口有曼泰(Mantai)、贾夫纳(Jaffna)、亭可马里(Trincomalee)、加勒(Galle)等,并发现了大量与中国相关的瓷器,但是北方地区的港口年代相对更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所以有意识的选择北方地区的港口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地区对了解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可能更有zhen。”陈杰说。
上博与斯里兰卡研究机构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此次“海丝史迹”项目计划持续3~5年时间,涉及它们包括遗址出土的中国文物、古代的港口、沉船等。“研究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史迹也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宗教流动的重要材料。”
缘何选择斯里兰卡作为迈向海外考古首站?
据陈杰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大致是从中国的东部沿海城市出发,途径越南,到南海诸国,然后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这样的一个路线。从世界范围看这条贸易道路,斯里兰卡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处于印度洋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西行东返的船只都会途径这里,所以斯里兰卡成为连接波斯湾、红海、西亚、东南亚和远东的交通枢纽,在海上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外界对于斯里兰卡“海丝史迹”的了解极为有限,对于斯里兰卡有关中国的遗迹和遗物也知之甚少,隐藏其后的面纱还未真正揭开。“过去考古发掘的热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波斯湾等,因为这些区域出水了很多沉船遗迹。对南亚地区了解不多,有也仅限于印度的一些海岸。斯里兰卡与印度隔海相望,涉及的海上贸易的物资很多都是从同一个方向过来。另外除开国际上一些陶瓷学者对此地陶瓷的有限研究外,斯里兰卡本国对其遗址未进行过深入研究。上博此举可视作在南亚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寻找新的实物证据。
斯里兰卡保存有郑和下西洋早期物证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交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东晋高僧法显曾到达斯里兰卡,留下着作《佛国记》;唐代《大唐西域记》有若干关于斯里兰卡的记载;明朝着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时30年,曾经多次到过斯里兰卡。
作为了解早期中国与斯里兰卡关系重要的实物证据,斯里兰卡也留下很多反映丝绸之路相关的遗迹和遗物。据介绍,目前,斯里兰卡发现与中国相关最早的一件文物是丝绸残片,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
永乐七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就在斯里兰卡贾夫纳(Jaffna)停留,留下《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该石碑正面从右至左、从上至下分别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阴刻文字,目前只有中文能够清晰释读。碑文记录了郑和、王景弘等人在锡兰山佛寺,布施金银、织金、宝幡、香炉、花瓶、灯烛、檀香等物品的经过。这个石碑在1911年被发现,现存放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体现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交往历史。
其他与中国有关的文物还有瓷器、铜钱等。阿努拉达普拉、波隆纳鲁瓦、雅帕忽瓦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到13世纪的斯里兰卡王城,这些王城中都曾经出土过中国的瓷器和钱币。阿努拉达普拉古城中的无畏山寺院,是法显当时在斯里兰卡的居所,它也被记入了《佛国记》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