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全球每年使用5万亿个塑料袋,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
关键词:
作者简介:
8月3日,智利政府颁布“禁塑法”,将禁止全国所有超市、商铺向购物者提供塑料袋。那么,拿什么来替代?据了解,中国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广东聚益新材有限公司和智利一家公司合作研发的以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的水溶性购物袋将投产进入市场,中国负责生产原料、提供技术支持,智利公司负责产品的市场和销售。将来,购物袋原材料将继续以广东清远为主要生产基地,购物袋则在智利或其他地方制作,向全世界销售。
这则新闻中提到的水溶性可降解塑料袋,入水即溶,变成乳白色液体,降解只需5分钟,并且对人体无害,主要原料聚乙烯醇是水溶性生物降解材料,其余添加材料也全是食品级。而目前的普通塑料袋需要400年才能降解。新旧之比,优势和劣势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一技术和产品得以推广,将有助于解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造成日益深重影响的塑料灾难。
自1907年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注册酚醛塑料专利后,塑料产品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从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机器上的部件,到家用器具的盆、桶、碗、筷、勺,再到吸管、油漆、包装盒、塑料袋等,都少不了塑料的身影。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塑料垃圾无法在环境中降解或循环利用,与便利随之而来的就是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2002年10月,英国《卫报》评出的“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中,塑料位列其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已生产了超过83亿吨塑料,目前全球每年使用5万亿个塑料袋,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其中有的被冲到海岸上,有的则漂流入海,几百年才能逐渐分解掉。现在,海洋中塑料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达1:2。如果不加限制,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重量将超过鱼类。塑料垃圾带中有大量尺寸大于5厘米的塑料废弃物,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薄膜、合成纤维制成的渔网,往往会缠住和杀死海洋生物。而且,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也很容易被浮游生物摄入,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海鲜爱好者每年或可吃进11000颗塑料微粒。
面对塑料的两重性,人们对塑料产品是爱恨交加。为了减少塑料污染,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种措施:限制和禁止使用塑料产品,尤其是塑料袋,无论是用于购物还是用于包装。然而多年过来,限塑令并未产生人们所期待的成效。有文章曾分析列举了中国为何限制和禁止使用塑料袋10年,收效并不令人满意的原因,诸如“限塑令”形同虚设、有偿使用塑料袋的经济杠杆作用不大、回收链条的难以建立、塑料袋的存量难减增量难消等,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要归结于其使用属性:塑料袋用起来方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可替代的纸袋,生产成本并不占优,也有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
对于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塑料,要完全禁止这个“伟大的发明”显然不太可能。因此,需要像治水防灾一样改变一味堵与禁的方法,转为疏导。体现在塑料用品上就是重新“发明”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和其他塑料制品。
这个思路早在多年前就提出来了,只是一直未能研发出真正适用的可降解的塑料袋或其他塑料产品。现在,中国率先研发出水溶性可降解塑料袋,正是化解塑料灾难的一种创新。聚乙烯醇水溶袋用完后,即便是作为垃圾遗弃到水中和大海,也会迅速溶解消失,最终可通过微生物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再造成白色污染。
当然,这种水溶性可降解塑料袋在普及适用前,还需要解决成本和价格问题,如果能降低成本,实现量产,达到与普通塑料袋一样的价格,就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