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伊玛堪是赫哲人传唱的英雄史诗,是赫哲族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学遗产。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学者简介:黄任远,1947年出生,浙江省绍兴人,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伊玛堪研究中心研究员、黑龙江省文化厅赫哲族伊玛堪保护工作专家顾问组成员。发表专着、合着、编着40余部,论文160余篇,主要专着和合着有《赫哲族文学》、《鄂温克族文学》、《赫哲族》、《鄂温克族》、《中国伊玛堪》、《伊玛堪国际音标本》、《伊玛堪论集》、《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史》等。
伊玛堪是赫哲人传唱的英雄史诗,是赫哲族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学遗产。2O11年11月23日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世界关注,在此前伊玛堪已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伊玛堪的研究、传承和保护成为国际瞩目的重要课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任远以赫哲族伊玛堪研究为毕生学术事业,48年来坚持不懈,为伊玛堪研究和保护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任远1969年从杭州一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来到黑龙江同江农村落户。同江是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的地方,是赫哲族的故乡,从江南水乡来到白山黑水,在民族文化魅力的吸引下,黄任远结识了赫哲族的着名伊玛堪歌手吴连贵、吴进才、尤树林、尤金良、葛德胜等,从此与赫哲文化一辈子结缘,采录整理了许多珍贵一手材料。1987年黄任远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现已71岁的黄任远至今仍辛勤耕耘在赫哲族伊玛堪学术田野里。2014年我们在哈尔滨拜访黄任远研究员时,他介绍说正在全面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将逐步推出关于“伊玛堪研究史”、“伊玛堪田野调查”等专着,三年过去了,《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史》相继出版。近日黄任远研究员就伊玛堪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对于赫哲族历史文化和伊玛堪研究,黄任远有很深的感情,他说自己要一辈子给赫哲人当“秘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研究员在6月16日赫哲族第十届乌日贡大会上与赫哲族乡亲合影 黄任远/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黄老师,您好!今年的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于6月中旬在饶河举行,首先请您向大家介绍下参加此次乌日贡大会的观感。
黄任远:“乌日贡”是赫哲语“喜庆吉祥”之意,又引申为喜庆节日。乌日贡节是赫哲族的节庆活动,每四年举办一次,时间定在农历五月中旬。今年6月16—17日召开的是第十届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在乌苏里江边的饶河县城举办。有来自北京、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双鸭山、同江市的赫哲族代表队,有来自抚远县、饶河县的赫哲族代表队,有来自街津口、八岔、四排、敖其乡镇的赫哲族代表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嘉宾;还有来自俄罗斯的那乃族代表队(俄罗斯那乃族与我国赫哲族同源),加上饶河当地干部群众有上万人之多。这些赫哲族代表队举行了乌日贡大会入场、点圣火、献圣水、跳萨满舞等仪式,进行了文艺表演、民族体育、篝火晚会等活动。文艺表演内容有:唱伊玛堪、弹口弦琴、跳萨满舞、天鹅舞、织网舞、叉草球舞等。民族体育项目有:叉草球、拉杠、顶杠、划船、射击、撤网等。
我有幸参加了乌日贡的第一、二、三、六、十届共五次活动,和赫哲族乡亲同度节庆。这次第十届乌日贡大会亮点有以下几个。国家民委派中央民族歌舞团到饶河乌日贡开幕式上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北京赫哲族研究会会长葛忠兴和《乌苏里船歌》词作者胡小石等亲自来到大会祝贺。赫哲族书法家哈普都·隽明捐赠书法作品给故乡饶河县博物馆,作品内容为赫哲族着名诗人哈普都·雪天的诗,以小篆、甲骨文、鸟虫篆书法写成,反映了赫哲族渔猎生活和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
在本届乌日贡大会期间,在饶河召开了第二届中国赫哲族发展高峰论坛,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发表了学术论文44篇。我本人在大会上对关于赫哲族青少年教育的思考问题做了发言,主要提出五项建议:一是让青少年从小学赫哲语;二是学习传承伊玛堪;三是学习本民族民俗;四是学习传说、故事、民歌等;五是学习好民族手工艺,如鱼皮画、鱼骨雕、桦皮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