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军史专家徐焰:中国要有效抗日,还要对本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战场;抗日;徐焰;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民主;民族
作者简介: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史专家。主要从事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十余年来个人撰写的专着共计400余万字。
陕甘宁边区妇女参加民主选举
太行军区部队指战员在一起开荒种地
精彩观点集锦
●衡量哪个政党、哪支军队在抗战中的贡献,一方面看其是否积极抗日,另一方面看其是坚持社会改革进步还是维护腐朽的黑暗制度
●抗战时期,国民党高层同社会上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关系紧密,未搞任何社会改革,其党部、官场和军队的腐败更为严重,其控制面积至抗战末期还大为缩小
●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在1937年夏天只有不过150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至1945年夏天发展为拥有1亿人口的19块解放区,其根本原因就是进行了深入的社会改革
●抗战期间的国民党大部分军队战斗力不强,关键在于组织领导者腐朽昏聩,武器操纵者素质低
编者按
在民族危难之际,国共两党凝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集全民族力量打赢了抗日战争。作为当时中国主要的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究竟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如何?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逐渐临近,人们对这一问题讨论尤其热烈,其中有些观点明显有违史实。对此,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专访着名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徐焰教授,对有关问题进行辨析澄清。
衡量国共抗战表现要用客观尺度
理论周刊:最近,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作用的讨论很受人关注,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徐焰: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内忧外患交织。过去被清朝视为“蕞尔小邦”的日本能有“以蛇吞象”之心大举侵华,除了其自身的狂妄和凶悍,也是利用了旧中国统治集团的极度腐朽和无能,否则偌大的中国也不会如此受尽欺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人数仅2万的日本关东军在几天内便轻取东北多数城市,在南京政府和东北军首领的不抵抗命令下,当地20万以上的中国驻军或降或逃。关内抗战初期,也常有百十名日寇就能长驱直入一县城、省城,不仅未遇抵抗,还会有一些汉奸忙着挂“维持会”牌子并打太阳旗相迎。
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年内,面对几十万日军入侵,国民政府丢失了东部2亿人口的最富庶地区。直至1944年春至1945年初,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面对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进攻,国民党军仍在豫湘桂大败,丢失了6000万人口的地区。直至抗战胜利时,仅从中国战场上看,日强中弱的形势并未真正改变。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年中国受日本欺负,外在原因是新兴的法西斯国家特别具有扩张性和疯狂性,内在原因则是国内社会条件造成一些人的媚外心态,长期封建宗法思想又导致重家庭个人、轻民族社会的恶习,导致一些只知个人私利而不顾民族大义的人投靠日本。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后来在战犯管理所中忏悔道:“我从懂事起便只知祖宗基业而不知民族国家。”国民党内二号人物、副总裁汪精卫率20多名中央委员和50多名将官投日,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还以降敌的国民党军为基础建立起数量最多达90万的伪军,也是一个社会腐朽群体对抗战失望而想降日自保的表现。后人常唾骂抗战时期国内“汉奸多”,伪军数量有时超过侵华日军,这不能仅仅用个人品质来解释,而主要是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总而言之,抗日也需革除和改造腐朽的社会制度。
因此全面客观评价国共两党的抗日表现,须用两种维度。哪两种维度呢?当年进步的中国人其实都知道,抗日战争进行的是毛泽东所说的民族、民主两个革命——“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因此,衡量哪个政党、哪支军队或哪个政治代表人物在抗战中的贡献,一方面看其是否积极抗日,另一方面看其是坚持社会改革进步还是维护腐朽的黑暗制度。
理论周刊:一般认为,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一是敌后战场的开辟,二是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按照您的看法,“改造社会”是否也应该是中共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体现?
徐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同国民党当局片面抗战的根本区别,正在于很好地完成了毛泽东说的“抗日战争是民族、民主两个革命”的双重任务,不仅在敌后打鬼子战绩辉煌,也建立了代表中国光明未来的广大解放区,这也是中共名副其实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原因。
中国要有效抗日,除了大力抗击民族敌人而不能妥协外,还要对本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其措施就应该是改变代表官僚买办和封建豪绅的专制体制,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抗战时期,蒋介石也谈“抗战建国”,提倡强调“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运动”。不过国民党高层同社会上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关系紧密,自身权贵家族势力又在战时继续膨胀,未搞任何社会改革,这使国统区的经济日益恶化,国民党党部、官场和军队的腐败更为严重,其控制面积至抗战末期还大为缩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在1937年夏天只有不过150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至1945年夏天发展为拥有1亿人口的19块解放区,其根本原因就是将民族、民主两个革命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社会改革。这一改革恰恰又代表了实行民主、改善民生的人类进步大潮,因而受到国内进步团体和人士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