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访 >> 学科纵横 >> 哲学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搞‘一阵风’” ——专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中心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潜涛
2015年11月12日 08:5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邓晖 王斯敏 字号

内容摘要:清华大学高校德育中心吴潜涛教授表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协同;培育;吴潜涛;记者;攻关;学校

作者简介:

  短短24个字,凝聚着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纵深推进,如何在其培育和践行间建立可靠联系?清华为何要凝聚多方合力,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集体攻关?协同研究又该如何实现?针对以上问题,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高校德育中心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潜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记者:清华此次为什么要集合多方力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协同攻关?

  吴潜涛: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讨论非常热烈,每年专着论文就有上千篇,但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距离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需要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泛化趋向,认为凡是正能量、要宣扬的,就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践行模式,是协同中心成立的初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长效机制”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背不出核心价值观学生不能进教室、校长被全市通报等新闻频现。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吴潜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搞“一阵风”,需要长效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使其能够常态化。

  为了探索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下设七个平台,这些环节缺一不可,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具体过程中形成合力,而不是分散治之。但要注意的是,价值观是对人的教育,这些平台并不能囊括所有,未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针对边疆地区、军人群体等的教育平台。

分享到: 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远舰)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吴潜涛_副本.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