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访 >> 综合
务实推动“一廊”“一网”建设 ——访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明龙
2016年07月08日 09:46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蔡道利 字号

内容摘要: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我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也是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走廊。广西作为中国-中南半岛国际通道的一个关键节点,应如何发挥优势、务实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陆海统筹互动发展作为中国-中南半岛国际通道的一个关键节点,广西应如何服务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共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中国-东盟生态与民族文化产业先行区、中国-中南半岛跨境扶贫试验区、中国-中南半岛智库联盟、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人文交流走廊建设,促进民心相通。

关键词: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广西;合作;走廊建设;共建;东盟;产业;物流

作者简介: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我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也是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走廊。广西作为中国-中南半岛国际通道的一个关键节点,应如何发挥优势、务实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近日,记者专访了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明龙。

  优势与制约因素

  广西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对落实国家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深化广西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认识广西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赵明龙说,广西主要有几大优势:政策叠加,国家发展战略全覆盖;商贸合作悠久,边境贸易跃居全国第一,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跨境产业合作迈出新步伐,产能合作初具规模;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大通道初步形成;古今均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陆海丝路枢纽;血脉相连的海外跨境族群、华人华侨,使广西与中南半岛国家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主动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连接南北国际新通道的一些路段建设滞后;产业结构相似,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健全;中南半岛国家合作存在不稳定因素增多,使合作推进缓慢。

  陆海统筹互动发展

  作为中国-中南半岛国际通道的一个关键节点,广西应如何服务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赵明龙认为,广西应以陆海统筹、互动发展为目标,务实推动“一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一网”(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以沿线城市为支撑,以产业合作为平台,以积极主动、重点推进、循序渐进、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绿色发展为原则,以创新合作机制为保障,努力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成我国“一带一路”有机衔接先导示范走廊,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普惠经济带。

  一要主动参与构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网络。陆路,向北打通经贵阳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向南建设联通中南半岛的陆路大通道;海路,围绕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海上东盟通道建设和“一网”建设,扩大与东盟国家海上通道互联互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构建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和东盟信息枢纽;合作共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油气管道网。

  二是推进商贸物流和金融合作。建设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南菜南果北运”等为主的商贸物流园区,开通桂渝新欧货运专列,畅通中南半岛国家与中亚的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争取国家创建面向中南半岛的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跨境商贸物流走廊建设,促进贸易畅通。积极推进跨境金融合作,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商贸金融交融互动。

  三是加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产业合作。近期,可考虑在越、老、柬等国家推进有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沿线后发展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加强广西与东盟沿海国家海洋产业合作。

  四是共建合作园区,构建跨境产业链。推广中马“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争取在中南半岛每个国家创建一个产业合作园区,促进产业互融。

  五是推进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共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中国-东盟生态与民族文化产业先行区、中国-中南半岛跨境扶贫试验区、中国-中南半岛智库联盟、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人文交流走廊建设,促进民心相通。

 

分享到: 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远舰)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