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关于国名、地名、人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包括“汉译外”和“外译汉”),“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一直被学界视为需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名从主人”系翻译专有名词的首要原则在翻译实践中,“名从主人”和所谓的“约定俗成”(实为“自主命名”)很多时候并非等量齐观,前者的地位和重要性往往大于后者,即前者是首要原则或根本原则,后者是次要原则或参考原则。重视专有名词翻译的重要意义各国语言中专有名词数量众多,涉及面很广,翻译起来颇为复杂。笔者认为,在专有名词的翻译实践中,如果要达到被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接受的目的,那么无论采取“名从主人”或“自主命名”规则来翻译,其实都离不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准确恰当”等标准的制约。
关键词:翻译;名从主人;地名;名词;意译
作者简介:
关于国名、地名、人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包括“汉译外”和“外译汉”),“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一直被学界视为需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本文尝试以地名为例作出分析。
“名从主人”有三种主要类型
顾名思义,“名从主人”就是依据词语的来源国或地区的通用语读音或写法来译写或采纳外国人物或机构自取的中文名,可细分为如下几类具体情况。
第一类是“音从主人”。绝大多数地名在翻译时习惯上采取音译,即狭义上的“名从主人”。通常情况下,各国国名或地名的译音通常以该国或该地区通用语言的发音为依据,如汉语中,柬埔寨是由高棉语的发音“Kampuchea”而来的;英语中,“Hongkong”(香港)是依据粤语发音拼写的;印尼语中,“Tiongkok”或“Tionghoa”则分别源自闽南语里“中国”和“中华”的读音。
第二类是“义从主人”。这种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意译”,即对一些专有名词按照字面意义来翻译。如“牛津”这一地名就是一个翻译得非常精彩的纯意译地名。“Ox”意为“牛”,“Ford”意为“渡口”(在古汉语中称作“津”,如天津、逍遥津等),此译名简洁大气又有画面感,故能传世。
第三类是“形从主人”。所谓“形从主人”的原则主要是针对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保留了大量的用汉字书写的专有词汇(主要是地名、人名等)。在翻译这些专名时,我们一般从尊重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沿用其汉字写法,但依据中文发音,如平壤、釜山、济州、东京、京都、河内。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汉语使用广泛,影响巨大,故而汉字地名(一般系华侨用名)是东南亚地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惯例,这些汉字地名凡已被广泛使用的,不论该地名与原文读音是否相近,一般都予以认可并沿袭,如金边(Phnom Penh,柬埔寨首都)、槟城(Pulau Pinang,马来西亚港口城市)等。
“约定俗成”释义及其弊端例说
与名从主人相提并论的常常是“约定俗成”,意思是“大家都这样说,于是就成了习俗或惯常说法”。对于译者而言,“约定俗成”的隐含意思是“一种说法/译名一旦被普遍接受,固定下来,就不再改动了”。换言之,就是外国专名的译法应当沿用惯例,也就是采用“先入为主”的定译,概括为“定名不咎”。如,Hague译为“海牙”,Hawaii译为“夏威夷”,都是沿用多年的习惯译法。
然而,大量的翻译实例告诉我们,所谓的“约定俗成”常是将错就错或习非成是的误译,与词语本意相去甚远。比如澳门的国际通用名“Macau”即是葡萄牙人张冠李戴的产物。“澳门”在粤语里的发音与“Macau”相去甚远。追根溯源是因为初到澳门的葡萄牙人误将“妈阁”作为当地名。澳门回归祖国时,“Macau”已深入人心,所以也只能无奈地“将错就错”了。再如,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也是一个名实不符的不当译名。喀山(Kazan)在鞑靼语中意为“锅”。这是由于该城市地处洼地,形似大锅而得名。为避免由于望文生义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解,故将“喀山”改译成“卡赞”可能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