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无独有偶,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创建与发展,至今也已逾百年。站在“第一个百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以及新时代这个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工作等重要论述为理论资源,反思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经验,探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时代要求,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与时代同行的中国新闻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创建,一般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为起点。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样,中国新闻传播学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时间起点看,两者经历了颇为相似的探索和酝酿阶段。从此,中国新闻传播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走过了光辉的历史进程。以救亡启蒙为旨归的新闻学传统引领着中国新闻学由术入学。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从19世纪末期到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萌芽期。西方现代新闻传播思想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积累,这三个源头的交融、互补、冲突,推动着中国新闻学的产生、演变与发展。20世纪20—40年代,由于西学东渐的学术路径使然,美英新闻学观点及研究方法在中国新闻学界占据主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闻学的实践者与探索者。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结合中国实践特别是新闻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闻学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了积极探索。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通过对新闻层面“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剖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新闻领域的指导地位。194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检讨与勉励》一文指出:“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这是党的新闻史上第一次公开申明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虽然“传播”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就被引入中国,但传播学在中国真正成为显学,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座谈会上,中国学者提出了“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的“十六字方针”。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研究生专业目录,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至2019年底,26所高校设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72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布点达到1352个。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第一个百年”的实践表明,正是“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中国新闻传播学才会一步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大量优质的新闻传播学成果,培养了大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若能紧扣“时代”这一关键词,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必然会“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
新时代呼唤新闻传播学新作为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并重点建设具有“支撑作用”的11门学科,其中包括新闻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等相关重要论述看,这里的新闻学所指应为新闻传播学。过往的成就不能掩饰当下面临的问题,新时代呼唤中国新闻传播学应有新的作为。
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应将“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作为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论述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等四个“事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上述重要论述为新闻传播学找准价值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的构建,既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又要处理好“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探索并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亦即,既要深入考察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脉络与内在理路,又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阐释“中国经验”的共同价值与世界意义。
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要有新作为,应该“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不过,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如何不致沦为口号,尚需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共同努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也因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与此同时,要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作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与立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教育以及研究也有百年历史。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一门学科,需要学界、业界认同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对中国新闻传播学而言,这个价值观和理论基础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质言之,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否“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能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决定着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兴衰成败。
(本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研究”(201917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