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 >> 历史档案
中美学者发现恐龙时代琥珀蛙
2018年06月20日 09:4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蕾 字号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张蕾)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缅甸琥珀中发现恐龙时代的蛙类标本,并揭示出一个此前未知的物种——琥珀蛙。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大卫·布莱克本(David C. Blackburn)、博士爱德华·斯坦利(Edward L. Stanley)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明等人共同参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邢立达告诉记者,此次描述的蛙类中,一个个体长2.2厘米,保存了大部分骨架,包括头骨、部分脊椎、接近完整的左前肢、部分右前肢和部分左后肢;一个个体长约7毫米,保存了除头部之外的所有身体(包括大量软组织);其他两个则只保留了肢部。根据骨骼特征,学者们判断至少有一个标本与现生的产婆蟾超科/盘舌蟾超科蛙类非常相似。“产婆蟾超科包括铃蟾科和产婆蟾科,标本与中国热河生物群较原始的蛙类化石(如辽蟾)有相似之处。”邢立达解释。

  区别于以往发现的其他蛙类,基于前颌骨的背突十分显着且二分叉、“V”字形副舌骨、第2荐前椎上的自由肋(浮肋)以及颚骨缺失的综合特征,学者们将这批标本鉴定为新物种——李墨琥珀蛙(Electroranalimoae)。属名“electrum”是拉丁文琥珀之意,“rana”意为蛙,种名“李墨”则旨在向标本提供方、琥珀收藏家李墨女士致敬。

  据推断,琥珀蛙生活在缅甸北部热带雨林的水潭里,主要是夜间活动。蛙的嘴巴内有牙齿(前颌骨为10至12颗,上颌骨为25颗,下颌骨没有),平时以蚊、甲虫、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并非树栖物种,它们被保留下来的概率不高,属于非常难得的标本。从缺失耳柱骨、腕部等区域尚未完全骨化等特征,学者们推断琥珀蛙很可能还不到2岁。“琥珀蛙是热带森林中最古老的蛙类记录,它与温带地区的产婆蟾构成的类群在白垩纪时期占据了比以往更大的栖息地。”爱德华·斯坦利表示。

  蛙类的骨头柔软而纤细,很难形成化石。目前发现的最古老蛙类化石来自2.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尽管热带雨林蛙类的物种数量多、多样性丰富,但是大多数中生代蛙类化石记录相对较少且多数保存状况较差,一直缺乏将古蛙类与热带雨林联系起来的化石证据。“我们在2015年至2016年间陆续发现了这些蛙类琥珀,并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来重建其骨骼三维结构。研究表明,此次发布的标本区别于以往所有蛙类,是一个首次揭示古蛙类与热带雨林关系的新物种。”邢立达强调。

  新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标本共有4件,显微CT为这些小型蛙类提供了详细的三维解剖结构图。据白明介绍,标本中最重要的一件有些许腐烂且已经暴露出骨骼,但“这种情况反而对显微CT等无损设备的成像十分有利”。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学者们最终无损得到所有骨骼的高清三维形态。

  此次研究标本来自着名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当地的琥珀形成于距今约0.99亿年前。琥珀中保存的一些植物(如苔藓类、竹状的单子叶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如有爪类、盗蛛类、盲蛛类、蚧壳虫类)表明,那里曾是有淡水栖息地的温暖而潮湿的热带雨林。“我们发现的蛙类体型娇小,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大卫·布莱克本认为,这是一个了解古生物及其背后丰富古生态信息的绝佳机会。

作者简介

姓名:张蕾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赵萌)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