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聚焦城市治理·在水一方·浏阳】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浏阳河》传唱大江南北,作为湖南“母亲河”湘江一级支流的浏阳河也因其逶迤秀美而闻名于世。
“浏”,水深清澈之意。然而,曾经,工业污染与过度开发却让浏阳河饱受折磨。工业废水直排江河,砂石采挖浊浪滚滚,水质严重恶化,河中一度不见鱼虾……不仅严重影响着浏阳河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威胁着湘江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痛定思痛,浏阳人深刻认识到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是浏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予以充分保护。
近年来,浏阳坚持“生态美城”战略,以浏阳河为主线,坚持造绿与治理同步、开发与保护并举、整治与转型兼顾,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2012年,浏阳确定了“上游修建水库,以利调洪和生态补水;中下游疏浚河道,以利行洪和通航;两岸绿化美化,以利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2017年,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湖南省和长沙市提出“截污、提标、监管、调水”的浏阳河流域治理思路。2018年以来,浏阳市实现了河长制由省到村五级全覆盖,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坚持“大小共抓”,创新小微水体管护治理。
经过这些年来坚持不懈的治理,如今的浏阳河再次恢复了鱼翔浅底、碧波荡漾的面貌。2018年,浏阳河1个国控、9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浏阳河入湘江河口年度水质自2004年有历史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一些主要支流水质状况实现全面好转。
来到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记者看到在“三级沉淀+人工湿地”的四级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下,化粪池、隔油池等实现了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我们‘截污’的‘法宝’。”竹联村党总支书记吴敬芳感慨地说,“以前村子里都是臭水沟、荒地,现在环境也好了,咱们村民还利用水渠里的水发展了400多亩的蔬菜种植,每亩能收入一两万元呢!”
在离竹联村不远的达浒镇书香村,记者同样见到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象。村内家禽一律实行圈养,垃圾收集转运和“厕所革命”等多措并举,全面切断污染源、把好源头关。近年来,浏阳河水质变好后,书香村利用水塘发展“荷花+龙虾”特色生态养殖,荷塘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小龙虾的排泄物又能为荷塘增加有机肥料,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荷花+龙虾”基地每年吸引前来观赏荷花和钓龙虾的游客近万人,产生经济效益近50万元。
每到傍晚,官桥镇八角亭村村民彭向阳便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到河长制主题广场上,踏着热闹的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不远处,村里的钓鱼爱好者三三两两坐在广场岸边,等着浏阳河里的大鱼上钩。2018年,官桥镇政府彻底关闭水域岸线上的砂石厂,同时打造了全市首个以“河长制”为主题的广场,建设廊亭、游道等基础设施,并进行绿化亮化工程,对浏阳河河岸进行加固和生态修复。主题广场201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场所。
“巍巍大围山,九曲浏阳河”,浏阳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如今正在转化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这些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显得珍贵的元素,已成为浏阳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幸福指标。
(本报记者 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