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日,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室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回顾了他半个多世纪追求真理、报效国家的学问人生。李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培养了上百位博士研究生,学生们学成后分散到各个岗位从事经济学研究或经济管理工作。李京文长期致力于科技进步、生产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估、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行,互联网与各个产业领域的融合日益深化,如何抓住互联网提供的机遇,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是李京文近几年思考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李京文;互联网;技术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士;制造业;科技发展;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
作者简介:
近日,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室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回顾了他半个多世纪追求真理、报效国家的学问人生。84岁的李京文坐在一把椅子上,从自己的家庭、求学经历、工作经历逐一谈起。
逐步坚定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志愿
1933年,李京文出生在广西陆川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耿当过小学老师、大学副教授,曾参加中共地下党,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母亲在工厂工作,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李京文幼年的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但在父亲的引领下,从小酷爱学习,性格沉稳内敛。这样的习惯和气质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
1951年,李京文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被选派留学苏联,就读于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今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1958年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谈到为什么选择经济学时,李京文告诉记者:“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所以高考时同时报了南方一所大学的文学系并被录取了。但到底该往哪个专业方向走,当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时候,家里人告诉我,新中国刚刚成立,急需搞经济建设,学经济是大有前途的。我感觉很有道理,于是去了武汉大学经济系。从此,在多年的学习、积累和历练中,逐步坚定了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志愿。”
受益于留学苏联的经历,李京文回国后曾在国家计委、国家建委等单位工作,但他认为自己更适合做学问。他说:“我个性好静,能坐得住。而且我一直认为,用学识着作培养下一代、影响社会是件神圣的事。”在这一想法的驱动下,他主动申请调到科研岗位,后来如愿以偿,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任首任所长。这一关键的改变,带来了李京文学术事业的腾飞。
多年来,李京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六项,是中国第一位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社会科学学者,还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在人们眼中,李京文是着作等身、名扬国际的经济学大家,但他自己总是很谦逊,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连称“受之有愧”,说做得仍“不够多”、“不够好”,“对事业有一些追求还没有做到位”。
李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培养了上百位博士研究生,学生们学成后分散到各个岗位从事经济学研究或经济管理工作。李京文看淡个人荣誉,却常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经常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