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笔者认为,“三力”和“三者”彼此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依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战略层面的核心精髓,也是未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三力”和“三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工作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是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方位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笔者认为,“三力”和“三者”彼此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依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战略层面的核心精髓,也是未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三力”的提升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实现了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成就。其重要表现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三力”中,影响力是基本的要求,体现为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作用能力。感召力是高层次的影响力,是吸引力、号召力,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塑造力是主动作为的建构力,是对事件、行为、规则、制度的创造力。“三力”当中,影响力是基础,感召力是方式,塑造力是最终追求。
当前我国的外交,在原有的并逐步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实践,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开创周边睦邻友好合作新局面,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提质升级,发挥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中国作用等一系列外交战略布局,使我国正逐步以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投入,加大对感召力的主动营造。与此同时,中国在一系列多边高峰论坛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思想观念。共同安全、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中国理念逐步成为国际共识,为我国的国际感召力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来源。
十八大以来,除了充分利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现有多边机制,我国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方位形成和发挥中国的塑造力。因此可以说,“三力”的形成及发挥作用,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具体体现。
“三者”的定位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中国应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及国际舞台上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责任,“三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该“世界之问”所作出的明确回答,同时包含了自我定位和对外承诺的两方面含义。
第一,中国是世界和平之狮。清末以降,中国遭受长达百年之久的强敌入侵蹂躏。也因为此,中国深知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和苦难,比其他国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对此作了强有力的注脚,他谈到,“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长期以来,有限的国力限制了中国在国际冲突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平者的提出主要回答了复兴中的中国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的看法,即新时代中国不会为战争和毁灭而效劳,而会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第二,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测算,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4.6%。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等多种举措,增强发展中国家、贫穷国家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推动世界整体向前发展。
第三,中国是国际秩序稳定之锚。冷战结束后,欧美政府、媒体、学者认为世界冲突已然退潮,历史已然“终结”,人类已然走出现实主义的困境。然而,历史的轨迹绝非“智者”所能窥测,“9·11”事件也不会成为“为了忘却的纪念”,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颈项之上。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在世界未来走向越来越不明朗的时刻,当一些曾经积极推动全球化的西方国家陆续出现保守化浪潮时,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保持着一份确定性。国际秩序的稳定与承续需要守护者和接力者,“三者”中的“维护者”正是对中国这一作用的回答。
“三力”和“三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工作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是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方位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十九大报告对“三力”和“三者”的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指明了创新方向。展望未来的外交工作,我国需要在“三力”和“三者”方面再下苦功。
一是感召力的重点突破。这方面曾经是中国外交工作的短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足够自信、缺乏主动作为、缺乏创新作为。在国际话语权方面,中国未来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和纲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符合普遍价值的内容,如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理念在国际层面进行倡导和推介。在具体实践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海外企业要履行当地的社会责任,注重打造负责任的中国海外形象。
二是塑造力的实质提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规则制定和议程设置时,需要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观,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观。在“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盛誉之外,在和平、安全、文明和绿色方面积极作为,培育更多的塑造力。
三是“有为”与“有度”的审慎平衡。在全球化出现逆流、美国战略收缩的情况下,要坚守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要强调我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的角色定位。审慎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平衡关系。要防范超出实际能力的自我幻想,要量力而行。
总之,“三力”和“三者”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核心精髓。有着以下三个显着特征:第一,它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和国际战略层面的核心精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路径和中国定位。第二,它们体现了奋发有为和审慎务实的巧妙平衡,体现了高深的中国智慧。第三,它们体现了未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着力点和扮演的角色,对思考和开展外交工作有着导向作用。在新时代,中国将继续作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国际秩序的稳定之锚,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为全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