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人 >> 人物 >> 人物新论
肖华平:时代课题的响亮回答
2018年03月15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肖华平 字号

内容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以“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聚焦当下实践的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新方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对于新时代的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一个变”“两个没有变”进行了概括。“五个是”指的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一个变”指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两个没有变”指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党基于我们所面对的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准确判断。当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反映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它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党以巨大的勇气和担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历史证明,每一次伟大的实践必然催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回应时代之问、实践之需的进程中,不断总结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同时,以“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聚焦当下实践的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历史上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从现实中认识其形成的实践依据,从理论上把握其思想基础,从而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作者简介

姓名:肖华平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远舰)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