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人文东北 >> 资讯交流
首届“文物考古领域中的可视化技术”交流会在吉林大学召开
2016年11月21日 11: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徐州 曾江 字号

内容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赵徐州曾江)11月 19-20日,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文学院协办的首届“文物考古领域中的可视化技术”交流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以及辽宁省文化厅文物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交流会。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在致辞中说, 2011年以来,在吉林省文物局的倡导下,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安后套木嘎遗址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田野考古工作。

关键词:田野考古;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记者赵徐州;视化技术;吉林省文化厅;应用;吉林大学文学院;教学;遗址;科研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11月19-20日,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文学院协办的首届“文物考古领域中的可视化技术”交流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以及辽宁省文化厅文物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交流会。

  近年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力推广可视化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中的应用,以吉林大学文学院林雪川老师为代表的教研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田野考古的三维记录、数字测绘、全景演示以及馆藏文物的多重展示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效果。本次会议以可视化技术在文物考古研究与展示中的运用为主要议题,旨在探讨可视化技术在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记录实践和应用前景,加强技术工作者与文物考古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在致辞中说,2011年以来,在吉林省文物局的倡导下,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安后套木嘎遗址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在材料获取上坚持践行新规程与探索新方法相结合,其中创建田野考古数据库和运用航拍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考古资料录入与管理的电子化,对于全面提高考古工作的质量和获取考古信息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今年开始,为继续加强“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合作,依托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吉林省东辽河中游地区考古工作规划”,力图将梨树长山遗址建设成新的高水平、开放式考古教学、科研与保护综合型基地,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金旭东表示,当前在扎实开展传统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同时,又要以多学科手段的应用作为教学科研创新点。可视化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中的成功实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不仅可以丰富田野考古记录与研究的基本需求,而且对遗迹遗物的保护与展示、对公众考古知识的普及、博物馆宣传教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在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上已取得良好的教学科研效果,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致辞。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李刚主持学术报告专场。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分享到: 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彦)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