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记者 李向红
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石刻艺术馆展陈着一尊人物石像,雕像采用圆雕手法,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凝重的刀法呈现出汉白玉的细润和整体造型的细腻,图案布局疏密适当,手法精工洗练,是唐代石刻中的珍品。
有人在临摹,有人在凝视;有人不断提问,有人静默思考……凡是来展馆参观的人,都会在这尊雕像前驻足。
这尊雕像所雕何人?是谁雕刻的?为什么要雕刻这尊像?它又怎么会出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它身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姓名:老君像
年龄:1000余岁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时间:1996年
出生时间:公元742年—公元756年
现住址:西安碑林博物馆
联系电话:(029)87210764
1 安禄山的礼物 华清宫的遗物
1000多年前,当唐玄宗将这尊老君像安放在骊山之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尊雕像在经历了岁月更迭之后,依然平静地端坐在石台上,向人们诉说着唐朝的故事……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展室里,我们看到的老君像,高193厘米,双手及发髻部分已残缺。老君身着开襟道袍,腰束帛带,丰须长髯,结跏趺坐于石台之上,雍容恬静、慈祥端庄。他双目深邃,似凝神静思,又似吟诵道法,温厚肃穆、气宇轩昂。老君像身下的台座分为3层:上部为长方形,以番莲为饰,略有残缺,束腰方台效仿佛教仰覆莲须弥座;中层为正方形,四面雕有莲花纹图案;下层饰以众多的变形牡丹花图案。造型精美圆润,手法精巧。
“相传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唐玄宗李隆基,让西域着名雕刻家元伽儿以汉白玉雕琢而成,在李隆基60岁生日之时,进贡朝廷,将其供奉在华清宫朝元阁。然而,在李隆基统治后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安禄山带领十万叛军暴动,惊碎了华清宫的仙乐美梦,李隆基不得不携爱妃杨玉环仓皇出逃。叛军攻克潼关,冲入骊山,烧毁了朝元阁等建筑,也给这尊老君像留下了斑斑残痕。但是,战火却丝毫没有影响这尊雕像的精美艺术价值。雕像整体布局层次分明、疏密得当、手法绝妙,堪称道教造像的极品。”西安碑林博物馆白雪松告诉记者。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楚国苦县人,大约出生于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唐王朝建立后,因老子与李唐王朝君主同姓,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地位,崇奉道教,加封老子为玄元皇帝。
原来,这尊老君像是老子的石刻雕像,于唐天宝年间刻制而成。随后又专门为祭祀老子,在唐都城长安附近的骊山,相继建立了朝元阁和老君殿,雕像供奉在朝元阁。1963年,老君像从骊山老君殿,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
2 君臣唱和老君殿 盛唐更喜谈老庄
据记载,唐代的老君殿(也称老君庙)“门卫罗戟槊,图壁杂龙蛇”,建筑物高大宽敞,气势磅礴,珠宫贝阙,非同寻常。其内部陈设豪华,绘画精妙。终年香烟袅袅,四季歌声不断。钟鼓定时响起,声闻数里之外。
殿宇内的四壁上,悬挂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5位皇帝画像,以及唐代的名相、名将和忠臣画像。主殿里除供奉老子之外,又以南华真人庄子、通玄真人文子、冲虚真人列子等共同配享供奉。而唐玄宗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的雕像侍立于左右。
唐代诗人温庭筠《老君庙》诗云:紫气氤氲捧半岩,莲峰仙掌共巉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当时老君殿的盛况可见一斑。老君殿落成之后,唐玄宗每年都要来此进行祭祀活动,祭祀之余,君臣便写诗唱和。
华清宫景区文史研究人员岳东说:“唐高祖李渊起兵,尊崇道教,给自己打上宗教的色彩,说自己是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自称为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裔。唐高宗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登基后,更加崇奉道教,亲注《道德真经》,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并把《老子》列入科举考试范围,规定生徒学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道家经典。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天宝七载)十二月戊戌,言玄元皇帝(老子)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阁。意思是说,一日玄宗在上朝时告诉大臣,说他梦见太上玄元皇帝了。于是,将朝元阁改名为降圣阁。同时,在大臣们的建议下,他命令在全国各地修建玄元皇帝庙,设立崇玄学馆,专门讲习道家学说。”
天宝年间中进士的钱起在《朝元阁赋》一文中写下了“彼会昌(那时唐朝中央政府改新丰为会昌,骊山为会昌山)之构宇,得朝元之美名”,是为了“圣人垂化,稽古上清”,也就是用道家思想,教化天下众生。
唐代的道教在道教理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唐代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风,当时王公大臣及儒生、道士等纷纷研究和注疏《老子》《庄子》。据不完全统计,隋唐时代注疏笺解《老子》近30家,其他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理论着作也很多,如《体道论》《坐忘论》等等。特别是以成玄英等人为代表的崇玄学派,对当时和以后的道教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汉白玉的造像 大唐皇家的艺术
汉白玉即白色大理石,色泽洁白温润,质地细腻坚硬,有玉石的美感,历来被皇家贵胄所推崇,用来装饰宫殿庙宇,而汉白玉材质的造像更是石雕之中的精品。
在北京房山、河北曲阳、山东平度、浙江长兴、云南大理等地都出产汉白玉,尤以河北曲阳和北京房山最为着名。唐代长安地区的汉白玉石雕,石材多为河北和北京运送到长安,在长安雕刻完成。唐代郑嵎曾有“石瓮寺,开元中以创造华清宫余材修缮,佛殿中有玉石像,皆幽州进来,与朝元阁造像同日而至,精巧无比,扣之如磐”的记载。幽州即现在的北京,由此可以看出老君像石雕所用的汉白玉是从北京房山进贡而来。
“道教造像的形成与演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北魏至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了我国最早且最集中的一批道教雕刻,现存者均为石质的造像碑和单独造像。这些造像为之后道教雕刻的发展,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像手段及造型形式逐渐多样。隋代道教造像在北朝造像基础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造像的形象特征进一步明确,形式也逐渐多样,已经出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单尊立体坐像。”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郑红莉认为,“由于唐朝统治者大力倡导信奉道教,尤其在唐玄宗时期,曾尊道教为国教,下令各地建庙奉祀。这种大环境为道教造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老君像是目前陕西所见最大的汉白玉圆雕老君造像,展现出盛唐时期皇家造像的风范和水准,在同时期佛、道像雕刻中独树一帜。其形体之庄严高大,雕刻之精巧绝伦,在唐代单体石雕造像中绝无仅有。同时,老君像面容、身体、衣纹栩栩如生,体现出工匠对人体比例、形态的熟悉以及当时雕刻技艺的成熟。”
时间的长河匆匆流淌,当年的霓裳羽衣、惊雷战火早已远去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而这尊汉白玉老君像,却依然平静地端坐在石台之上。它那安详的神情,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时发生在华清宫中的故事。它那端庄、肃穆的美,也在向人们展示着盛唐的多姿多彩,留给我们无限的艺术遐想。
记者手记 七月七日长生殿
李向红
在骊山西绣岭北边的平台上,松木林立,风涛阵阵,老君殿殿宇紧逼崖岸,仿佛要凌空而出的样子。灰色的砖墙将殿宇紧紧包裹起来,院内的房间小巧、紧凑。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兴衰、修缮、迁建,今日的老君殿香火依然很旺。
与记者同行的学者苗雨介绍,老子姓李,唐皇室姓李,所以唐皇室尊老子为始祖,道教因而在唐特别兴盛。唐时期的朝元阁和老君殿,皆是朝拜和供奉玄元皇帝太上老君(即老子)的地方。
史料记载,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诏,将《古今人表》上老子由中上升至“上上圣人”;天宝二年,追尊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载,追赠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颁御注《道德经》并义疏于天下,从而使《道德经》成为唐圣典。
1986年8月至1988年5月,陕西省唐华清宫考古队对老君殿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通过考古发掘,证明了老君殿和朝元阁由南北长约300多米迂回迤逦的回廊相连接,两组建筑成为一体。此外,西绣岭上还有用以作为朝元阁祭祀前斋殿的长生殿,以及据传为祭祀老君之母的老母殿(老母在唐代也被尊奉为先“天太后”)。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事实上,长生殿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皇帝用来谈情说爱的,长生殿、朝元阁、老君殿、老母殿,这一系列建筑组成了布局合理、规模宏大的道教朝拜祭祀建筑群落。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为完整、唐代等级最高的皇家道场,为研究唐代的道教活动、道教文化、道教建筑、道教发展,以及华清宫骊山建筑群布局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苗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