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1月17—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20年首次出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周边国家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缅甸是中国周边重要国家和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
关键词:
作者简介:
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1月17—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20年首次出访。访问期间,中缅双方签署达成29项各领域合作文件,中缅经济走廊转入实质建设阶段。双方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并一致同意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中缅关系迈入新时代。
中缅胞波情谊步入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周边国家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缅甸是中国周边重要国家和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提升了两国政治关系,确立了两国未来合作目标,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访问。此访将进一步促进缅甸和平进程,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造福两国人民,让中缅胞波情谊万古长青,有助于推进构建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云南大学副校长、缅甸研究院研究员李晨阳认为,缅甸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两国有221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方向的重要通道;二是两国有着传统的“胞波”情谊,这是缅甸与其他国家不曾具有的;三是中缅两国建交70年来,树立了大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典范。2020年正值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缅甸,体现了中国对周边国家外交尤其是对发展中缅关系的高度重视。
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赵明龙认为,缅甸是我国的重要邻邦,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缅就打通了贯穿川滇缅印的“金银大道”往来通商,缅甸成为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古老的丝绸之路满载琳琅满目的货物、壮美的风光、厚重的历史、古代文明,将中缅两国和两国人民连接在一起,拉开了双方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友谊大幕,促进了中缅古代繁荣发展。如今,缅甸又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交汇点,承载着中缅及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重任。新年伊始、新春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首访缅甸具有特殊意义,有利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缅命运共同体,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新乐章。
中缅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入
许利平认为,这次访问的亮点之一是,中缅经济走廊相关协议的签署,使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走向深入。中缅关系70年树立了大小国家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共谋发展的典范。在政治方面,双方尊重彼此发展道路以及各自国家尊严,在多边场合尊重各自核心利益;在务实合作方面,秉承互惠互利,照顾彼此关切;在人文交流方面,历史悠久、相互借鉴,促进民心相通。
李晨阳认为,中缅两国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不仅是不同规模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也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两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缅两国与印度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历久弥新。两国在1960年签署的陆地边界条约,使缅甸成为最早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邻国。此外,两国在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认为,周边地区在中国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要,已经被“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发展,中国的周边外交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全方位和全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是中国外交逐步成熟与自信的表现。这有利于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缅命运共同体
“此次访问期间,中缅双方同意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缅甸成为第三个与中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东盟国家。这是此访的最大亮点。”李晨阳表示,在经济领域,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从概念规划进入到实质建设阶段,皎漂港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将进入建设快车道。此外,双方人文交流将全面提速,将在文化、教育、旅游、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具体项目。
张振江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随着“中巴命运共同体”“中老命运共同体”和“中柬命运共同体”“中缅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就如何推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许利平认为,双方应该从多个领域共同努力。首先,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夯实政治互信的责任共同体;其次,在经贸合作方面,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再次,在人文交流方面,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中缅人文交流,构筑心心相印的社会文化共同体。
赵明龙认为,中缅以建交70周年为契机,弘扬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构建两国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推动中缅关系迈入新时代,可以从以下三个领域开展工作。一是以项目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重视选择更多惠及民生的中小项目,巩固中缅长期合作基础。二是从见效最快的文化旅游产业入手,推进中缅合作。促进两国旅游提质升级,为两国民心相通夯实基础。三是中国投资企业要主动融入当地社区,积极反哺社区、回馈社会。四是发挥跨境民族和华人华侨的桥梁作用,为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