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关系学 >>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外交70年:实践创新和理论建设
2020年02月26日 13:24 来源:《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5期 作者:杨洁勉 字号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一、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过去70年里顺应时代前进的潮流,根据国情和世情的变化,抓住和善用战略机遇,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克服无数的艰难困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始终把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放在外交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一扫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开启了国家现代化和独立自主外交的新进程。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的总纲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中国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得益于两大正确理论指导,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后者在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还注意发扬光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以及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使之对当代中国外交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1.中国外交思想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中国外交思想理论源自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实践等。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前的长期革命斗争中首先获得的革命理论,是通过列宁主义阐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外交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外交的理论是丰富实践的高度总结和理性升华,因而对外交实践具有十分有效的理论指导,使中国外交的实践方向明确和定位准确。70年来,毛泽东外交思想指导了“站起来”的中国外交,为东方社会主义大国赢得了生存空间和奠定了发展基础。

  3. 中国外交倡导进步的国际理念和理论。70年来,中国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伸张国际正义,提倡合作共赢,推动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20世纪50—60年代,世界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冷战结束、世纪更替、千年交会的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在探讨人类社会前途这一问题时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受阻以及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之际,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完善全球治理,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持自由贸易和科技创新,坚持全球治理、国际体系、国际秩序的改革,维护和推进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中流砥柱。“得道多助”,中国外交理念和理论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呼应。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外交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始终是在党中央最高领导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1. 坚持党对外交思想理论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后者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思想和遵循。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繁荣强大。但是,70 年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 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建国以来,党中央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对中国外交确定重大战略方向,进行战略部署和改善战略环境,不断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历史方位和时代担当

  中国的内政外交是在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需要将 70年的中国外交置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大框架下予以解读和研究。

  (一)中国外交的历史方位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外交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从历史的视角看待和分析中国外交,就更能深刻理解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习近平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中国外交的时代担当

  在过去的70年,中国外交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和推进国家利益的同时,自觉地承担起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担当,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外交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基本和崇高的事业。

  2. 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在战后初期的两极世界中已经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潜势。

  3. 把握发展的总钥匙。中国在国内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这个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主题。

  4. 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外交在完善全球治理问题上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孤立于当时的国际体系主流之外时,中国在强调斗争时为加入并改造这一体系作好准备。

  三、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总结过去,为的是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中国外交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正在向更加高远和伟大的目标进发。

  (一)努力夯实大国外交的基础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任务更加繁重和国际形势更加复杂的未来30年里,我们更加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和认识中国外交的基础问题。就主要基础而言,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础。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中国未来30年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需要继续齐驾并驱。

  (二)提高大国外交的能力和自觉

  中国的大国外交能力建设和自觉性提高具有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大国外交的能力来自于实践,中国要在大国外交上多多实践,特别是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要增加参与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大国外交自觉性的提升需要增强理性认识和主观能动性。唯有如此的历史高度、政治意识、丰富实践、奋斗精神,才能具备自觉性,从而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三)提高大国外交的国际引领作用

  中国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推进国际大格局演变中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而且还要深刻理解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中国怎样强大,它的力量毕竟总是有限的,需要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四)深化大国外交的战略思维和运筹

  中国外交在未来30年的外交战略思维方面:一是确定战略目标。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进行战略部署。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就是关于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的整体方案,增强战略定力和避免战略失误,推进双边和多边外交,提升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能力。三是创新战略理念。中国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部署的落实都需要不断创新战略理念。

  (五)加强大国外交的理论体系建设

  思想理论建设是大国外交区别于其他外交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且,在进行理论体系建设时不仅要着眼于狭义的外交领域,而且还要有更宽广的思路和范畴。未来30年中,学术建设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和外交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家。此外,中国外交理论还要通过学术研究在智库建设、宣传推广和国际学术交流中走向世界,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

  四、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内政外交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再经过30年左右的努力奋斗,中国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负有重要而又特殊的任务,需要从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世界和平和增进人类福祉出发,确定更加明确和可行的中长期外交战略和阶段性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蔡毅强/摘)

作者简介

姓名:杨洁勉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汪书丞)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