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关系学 >> 特色智库
协同创新构建高校智库国际传播体系
2019年11月18日 1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珩 刘鸿武 字号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8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非民间商会杭州办事处、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致公党余杭区总支部主办的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周暨“畅游非洲”余杭文旅推介会在余杭开幕,旨在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非文明对话;9月,“非同凡响——走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艺术”主题展亮相杭州文博会。这是高校智库创新国际文化传播的一个个创新探索。

  自2007年建院以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初步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国际传播体系,即“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建成了涵盖“一论坛(中非智库论坛)、两馆(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三个数据库(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信息网、中非经贸数据库、非洲语言数据库)、四家非洲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喀麦隆、南非)、六个媒介(网站、微信公众号、信息摘报、智库专刊、《非洲研究》辑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八个平台(商务部、教育部援外培训基地、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中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孔子学院研修中心、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十余个协同学科(非洲教育、地理、艺术、体育、法律、文学、交通、经贸、科技、影视等)、百所合作院校”等组成的国际传播协同创新大平台。

  夯实国际传播的理念基础

  国际传播的首要问题是传播什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建院伊始就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长期致力于“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推出了《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地区发展报告》《非洲研究》等一大批着作成果,其中不少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带头人、有留学非洲经历并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重大项目的近百人“非洲学”专职师资队伍,既从事对非人才培养、又从事对非战略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等非洲研究领域国家级课题30余项,国家部委委托课题10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提供咨询报告50多份。这些思想成果为做好国际传播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引导舆论是高校智库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责。一是营造氛围。智库成员通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非洲研究大有可为》《中非合作的战略意义》《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四大看点》《奏响中非人文交流新乐章》《让中非合作不断结出果实》等文章,为历届中非合作论坛重要活动营造良好气氛。二是澄清事实。8月底在钓鱼台国宾馆闭幕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八届会议上,非洲学者就香港问题发出正义声音。针对国际国内对援外工作的误解和曲解,团队成员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对外援助彰显大国担当》等文章作了有力澄清;针对2018春晚非洲种族歧视风波,发表十余篇文章进行有力回应。三是促进交流。学院师生受邀在国外知名智库、中非智库论坛、大学智库论坛、全球智库论坛以及浙大智库沙龙等进行专题演讲,讲述中非故事。智库立项资助鼓励师生赴非洲调研,此外通过与非洲妇女、青年、学者等团体以及非洲智库研修班、调研团等数十批、数万人次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中非国际话语和形象传播,推动了中非的民心相通。

  打造国际传播的高端平台

  优质的传播平台与畅通的传播渠道是做好国际传播的关键。高校智库应建立起国际传播平台网络,形成传播合力。如中非智库论坛就是一个高端交流传播平台。论坛以“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为宗旨,每年在中国和非洲轮流举办,邀请国内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参会,有效促进了中非交流与互相理解,对于促进中非思想文化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起布鲁金斯学会网站以及国内外智库的关注。论坛已举办七届会议,2012年正式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成为中非民间对话的固定机制。

  孔子学院、南非分院以及与智库有合作关系的非洲高校或智库,都是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校地合作也为智库国际传播增添新动能。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市联合组织的“中非文化交流周”、“中非文化嘉年华”活动获线上77.8万人次关注,浙江在线报道获超过33万人次的浏览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库要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非洲研究院网站开通了中文、英文、法文、豪萨文、斯瓦希里文五种文字,点击率已过503万人次,在非洲乃至欧美也有广泛影响力。

  培育国际传播的优秀队伍

  依托智库培育外籍学者传播队伍,做到“以外传外、以非传非”这一创新探索和特色做法,拓展了国际传播新路径。近年该智库聘请南非前大使格特、马里驻华前参赞约罗、索马里总统顾问和丹等多位非洲籍学者,用非洲学者的视角来观察和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和中非合作,效果更加明显。智库还拥有英语、法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阿非利卡语、索马里语等多语种人才。用刘鸿武新着《非洲学发凡——实践与思考六十问》中的话来说,非洲研究院过去12年许多工作的核心就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让非洲懂得中国”。

  非洲学者在智库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如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欧美司原代理副总司长格特大使受聘非洲研究院后,深入中国城市乡村考察,表示要把中国农村的扶贫减困经验带回非洲去。二是促进了中国与非洲的对接。他在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作《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非合作》报告,为2019年暑期金砖国家项目学员作题为“中国与南非关系的新发展报告”等。三是促进人文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如迈克博士重走长征路后写的《长征,一场光耀万代的行进》,和丹博士在《参考消息》撰文、在BBC接受采访等,在国际社会引起重大反响。

  为壮大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队伍,提升传播队伍的专业素质,智库积极选派学者参加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中外人文交流”研修班。人才培养是智库的重要功能,为此,智库构建贯穿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学科学位点,开设“非洲学”交叉学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与“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中非关系史” 交叉学科博士点等,开设40多门涉非课程,出版了60多部教材专着。接受过这些课程与文化熏陶过的数万名政府官员、智库精英、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

  丰富国际传播的话语路径

  影视、文艺作品是国际传播的有效手段。高校智库可通过摄制影视作品丰富国际传播方式。如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创制歌剧《拉贝日记》。非洲研究院依托中非影视合作研究中心,创制了《我从非洲来》《重走坦赞铁路》《坦桑之路》等纪录片,分别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2017中国网络影视“年度最佳纪录片奖”、2017年CCTI-BPA智库最佳实践奖最佳活动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对外传播“金鸽奖”一、二等奖等。

  加盟“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委员会、中联部金砖智库联盟、浙江省“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等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智库合作网络,这些平台合作举办智库论坛,也是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路径。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举办“助力一带一路,讲好浙江故事”研讨会,为浙江省“一带一路”枢纽工程建言献策。智库还可为区域发展提供思想智慧,如主动参与中非经贸论坛、金华中非文化交流示范园区建设、万人游非洲、中非经贸合作十大案例评选等工作,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地方开放创新脚步。

  智库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万物皆媒”的新时代,高校智库应不断积极总结对外传播经验,打造高品质传播平台,培育优质传播队伍,还应不断创新路径、开拓方法、协同创新、提升效果,智库学者要做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讲述者、中外人文交流的践行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支持!

 

  (王珩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刘鸿武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作者简介

姓名:王珩 刘鸿武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陈茜)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