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市场
作者简介:赵敏,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一、主流学者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研究往往被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内部展开。在此之前,由于精细的学科分工将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将,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被隔离在两个互不沟通的领域中。随着国际交往的深人,国际政治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之间关系愈加密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关系越来越受到经济关系的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政治化,例如,日、德对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挑将战,布雷顿森林体系越发难以维系,石油冲击带来的通胀问题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等等。国际关系学者逐渐意识到国际关系再也无法漠视经济领域。此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国际环境虽然仍旧充满动荡和冲突,但是冷战局面有所缓和,为跨学科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环境。
就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个学科而言,比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一系列相关文章和着作的相继出现。英国学者斯特兰奇在1970年发表的《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一个相互忽略的案例》,呼吁以一种更现代的方法对国际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将国际将关系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之一《国际组织》将在1971年、1975年以专刊形式刊发了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并结集出版。将1975年沃尔兹的《国际关系理论》、1977年基欧汉和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相继问世。此后,以国际政治关系与经济关将 系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被主流学者普逼接受的交叉学科。
从理论前提和学术渊源等方面而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重商主义。将马克思鲁经指出,17世纪经济学家接受了国民财富的创造是为了国家这种概念,将事实上,这种观念在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者中仍然保留着,并表现为两将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吉尔平、沃尔兹等新现实主义者所持有的观念,认为国际政治关系决定国际经济关系;另一种以基欧汉、奈等新自由结构主义者为代表,将认为国际经济交往是为了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占据更多权力资源。二者的分歧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大,正如基欧汉和奈自己所言,二者更像硬币的两面。将维纳鲁经对重商主义思想做了系统总结:(1)财富是绝对必要的权力手段,无论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侵略;(2)权力作为获取或保留财富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或有价值的;(3)财富和权力都是国家政策的最终目的;(4)这些目的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和谐,尽管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军事安全和长期繁荣的利益,有时可能需要做出经济上的牺牲。将这些观念基本上都被后来的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者有意或无意地继承。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有三个关键的核心假定。第一个假定是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区别于霍布斯式"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无政府状态,尽管对于无政府状态中世界秩序的程度有不同的认识,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者大多认为无政府状态的世界中存在着一定秩序。区别在于新现实主义者更着重于无政府状态的冲突与对立,新自由制度主义者更强调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和国际制度。将第二个假定是将国家作为基本分析单位。正因为这个核心假定,主流国际政治经将 济学往往是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沃尔兹等现实主义者毫不避讳地强调他们将国家将 作为国际事务中的最重要行为体。尽管这遭到了新自由制度主义者的质疑,认为跨国公司、跨政府联盟等国际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在把国家从"前门"放出去的同时,又在其所强调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研究过程中,不得不把国家从"后门"拉进来。因而,这一假定被后来的一些新自由制度主义者所接受,如基欧汉多次强调他并没有拒绝现实主义关于国家行为体的假设,而只是更关注国际制度的作用;阿克塞尔罗德认为在没有世界政府的条件下,国际制度是脆弱的,国家仍然是最主要的行为体。将第三个假定是把国家看做追求本国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理性行将为体。新现实主义者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作为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追求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权力和收益,从而避免成为其他国家的附庸。而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则认为国家是个体主义行为者,它只追求本国的绝对收益,通过国际经济往来和合作实现本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社会安全等目标。
虽然表面上看,他们对国家行为目标的认识截然不同,但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再往前走一步,即分析国际合作如何实现时,就不可避免地强调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因素。例如,在新自由制度将 主义者关于国家形成合作的博弈模型中,国际制度对于合作至关重要,而这种所谓的"国际制度"本身就包含着强有力的惩罚和制裁措施——这恰恰是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体现。将在这三个核心假定的基础上,国际政治经济学重点关注国家行为动机和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领域的一般公共政策和具体政策为焦点,形成了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群。将作为一个发展了几十年的学科,相较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而言,国际政治经济学不仅意识到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将影响,而且有意识地对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关系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广泛探索,这是该理论的进步和优势所在。然而,脱胎于国际关系理论、承袭重商主义理论传统的国际将政治经济学,从其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
首先,其将现实中由多个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看作给定的前提,在此条件下研究国际交往,却没有意识到国际体系本身就是国际交往的历史产物。其次,主流理论以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研究国家的对外政治和经济行为,却没有解释国家本身所追求的收益最大化中的"收益"为谁所占有。最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发达国家中心论,不仅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成为过时的领域,如保罗·克鲁格曼所言,"鲁经存在着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领域……该领域已经不复存在",将而将且,主流理论框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留下空间。理论学者对此的辩解是,发达国家的数据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信度,能够对其理论命题进行检验。但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只是在进人21世纪以来才开始大规模地以使用经验研究的方式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靠拢,这种解释并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