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的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谁来做、做什么、依据什么做、利用什么资源做、依靠什么力量做,是构建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些问题,强化以下几方面体制机制。
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领导体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做好应急管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构建功能完备的组织架构,既发挥好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又发挥好各级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的牵头抓总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中央在总体设计、规划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方面的职责,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另一方面,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地方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主体作用。
全程管理、预防为主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突发事件应对是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多个环节的全链条管理过程。应急管理要覆盖突发事件全过程,做到事前“无急有备”,事中“有急能应”,事后“应后能进”。预防是做好应急管理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要坚持关口前移,全面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突发事件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法律制度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基础。应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应急预案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坚实法治框架。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评估和监督,让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切实管用见效。
立足底线、运转高效的资源保障体系。资源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后勤基础。应急资源保障要能够适应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要构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多样化储备体系,完善应急资源紧急征用和跨区域调度机制,做好应对极端情况下峰值需求的资源准备,做到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和关键技术研发,依靠科技做好风险防范、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等工作,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全国一盘棋的社会动员机制。群防群治既是我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举措。要在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开展全民预防工作,建立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有序参与应急管理的机制,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的社会基础。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