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馆
“浙江书法村”发展 影响因素和成效分析
2020年02月22日 00:00 来源:美术报 作者:黄建新 刘星宝 字号

内容摘要:编者按:就在2019年的年末,“浙江书法村”(以下简称“书法村”)项目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团省委评为“年度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浙江省拥有丰富的书法文化资源,是全国的书法强省。2013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文联、省书协在全国率先推出“浙江书法村”(以下简称“书法村”)建设新载体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编者按:就在2019年的年末,“浙江书法村”(以下简称“书法村”)项目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团省委评为“年度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这个从2013年起推出的项目,如今已走过了7年,从青涩到成熟,为书法促进乡风文明、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次探索。日前,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的老师和学生,实地走访了十余个具有典型代表的“书法村”,基于这十余个“书法村”的调研数据,通过总结其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的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探索影响其发展振兴的因素,分析书法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效,从而帮助书法村弥补不足,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全面振兴;也为外界更好地观察、了解、评价书法村发展情况提供较为合理的依据。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书法文化资源,是全国的书法强省。2013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文联、省书协在全国率先推出“浙江书法村”(以下简称“书法村”)建设新载体,旨在将“送书法”变为“种书法”,让书法艺术真正回归、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当下,省书协正在充分利用书法活动、书法载体的宣传、传播、教化功能,联系、动员、引导、服务群众。这不仅能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促进乡风文明、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的建设和发展,共建“书法村”已成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截止目前,浙江省已经设立了117个“书法村”。

  为了解书法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生的成效,近年来,我们对已被评为“书法村”的临安市上田村,萧山区楼塔管村,诸暨市牌上村,缙云县洪坑桥村、中兴村,常山县东乡村、金源村,柯城区航埠村,桐庐县新丰村等十余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观察并发现了这些“书法村”有着共性的特点。它们都深入挖掘了自身特色书法资源,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文化与产业发展之路,从而促进了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调查:部分“书法村”的

  现状和经验

  此次挑选了较有代表性的7个“书法村”,介绍它们的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分别是:临安市上田村、缙云县中兴村、缙云县洪坑桥村、常山县东乡村、常山县金源村、杭州萧山区楼塔管村、诸暨市牌上村。

  临安市上田村拥有上田村古十景、花牌楼等资源,2007年成立“村级书协”,现有会员106名,其中国级1名,省级3名,市级15名,是浙江最早以“书法”为特色的新农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于2013年被列为首批“书法村”,每年举办书法暑期培训班、书法比赛,并不定期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活动。

  缙云县中兴村拥有尚义坊、双眼井、文昌阁等古建筑与摩崖石刻,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2010年成立“村级书协”。现有会员42名,其中省级4名,市级20名,2013年被列为首批“书法村”。现每周二、四免费开展书法培训,经常性举办师生作品展,吸引爱好者前来进行书画交流活动。

  缙云县洪坑桥村,是溶江乡政治、文化、经济、商贸、教育中心,在仙都花岩景区入口处有大量摩崖石刻,2012年2月成立“村级书协”。现有会员30名,其中省级1名,市级2名,每年举办书法暑期培训班,腊月送春联等活动,每月逢1开展笔会、交流会。

  常山县东乡村拥有特色书法街、大埂新石器时代遗址,2008年2月成立“村级书协”,现有会员53名,其中省级1名,市级13名。定期开展书法名家讲座,目前已举办了3届农民书画作品展,每周三、六晚组织笔会。

  常山县金源村有着世美坊与王氏宗祠、古村落留存书法篆刻遗迹,是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被列为“书法村”,经常开展书法名家讲座,每周一、六晚组织笔会、书法交流会。

  杭州市萧山区楼塔管村,是省文化示范村、“双十佳”村,2015年被列为“书法村”,现有会员44名,其中省级1名,市级3名。村里每周免费开展书法培训,长期开放书法练习场地,与邻乡书法爱好者开展书法文化交流,每年达3000多人。

  诸暨市牌上村,全村只有534人,2000年5月成立“村级书协”,现有会员55名,其中省级2名,市级16名,2013年被评为绍兴市首个“书法村”,每年举办书法暑期培训班,组织3-5次下乡写春联;不定期组织会员参加书画比赛、交流活动、学术讨论、书画展览;目前已举办2次艺术节。

  这七个“书法村”大都拥有丰富的书法旅游资源、专业的书法人才、广泛的群众基础、扎实的基层组织工作能力和各具特色的书法活动。村两委干部大都重视传承书法文化,不仅给予场地和经费的支持,而且带头练习书法、参与书法活动。村村都有专门的书法练习、培训和展览场地,免费提供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和书法培训。村村成立村级书协,制定了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他们组建师资队伍,定期举办书法比赛、展览、讲座、笔会等特色书法活动。因此村民普遍较重视书法,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书氛围热烈。

  分析:影响因素和成效

  基于调研情况,我们归纳提炼了影响“书法村”发展的因素,以及可以体现各影响因素的观察点。

  组织管理保障机制。该影响因素主要反映各级领导班子对“书法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设备、场地的配置情况。包括4个观察点:镇村有分管领导和专题会议研究“书法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包含“书法村”建设的工作内容;配有书法专用活动室,并配备书法练习工具,能较好满足村民练习书法需要;村委办公经费中设立书法建设专项经费,能保证村里书法活动正常开展。

  书法生态文明资源。该影响因素主要反映“书法村”原有的包括景观、人文、村史方面的书法资源基础。包括3个观察点:有摩崖石刻、古牌坊、古宗庙祠堂等书法景观资源;有书法名人名家的故居、家乡,或有口口相传的书法故事、传说等书法人文资源;村谱中有世代练习书法的谱系记载。

  书法人才资源保障。该影响因素主要反映“书法村”书法专业人才资源情况和全村的书法普及率。包括3个观察点:每千人配备的书法教师人数(含专、兼职);国家、省、市、县级书协会员数量;练习书法人口占村总人口的比例。

  书法活动开展情况。该影响因素主要反映“书法村”开展书法活动的频率、规模、形式。包括4个观察点: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各级书法展赛活动;定期开展书法练习、培训、讲座等活动;定期组织与邻村书协等开展书法交流活动;每年开展写春联等文化惠民活动。

  经验:发展成效分析

  通过调研可知,这些“书法村”都体系化、载体化、机制化和产业化地将书法智力开发与素质教育功能、陶冶情操与育人育德功能、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审美与文化创造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动员功能等五大功能嵌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建设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通过书法文化培育了乡风文明、助力以德治村,并注重书法文化与传统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了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了生态宜居新格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我们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6个观察点,主要用于反映“书法村”书法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1、对周围村、镇上学校的影响、辐射情况(如有书法结对);2、书法艺术方面获奖情况(含个人和村集体);3、书法景观建设美观,特色显着,促进生态宜居的实现;4、书法培训、书法旅游、书法衍生品等产业发展情况;5、以书治村富有成效,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获得上级平安建设方面的荣誉;6、书法文化氛围浓厚,促进乡风文明的实现,获得上级文明建设方面的荣誉。

  该体系既可以引导“书法村”自身发展方向,帮助其找出在推进书法文化建设、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提出对策,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也可以为政府、行业等外界观察、了解、评价“书法村”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提供依据和思路借鉴。相信待条件成熟后,该体系也可以转化为“书法村”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和监督其后续建设状况,引导其长远发展方向。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汉字国际传播与书法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书法村’评价研究”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基于数据挖掘的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书法村’的评价体系构建”的结题报告。)

作者简介

姓名:黄建新 刘星宝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赵萌)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