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论坛
|
人文社区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网站地图
起源与在场
更多>>
“起源”的迷思
德里达的思想道路是由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跟进开始的,他说起源没有纯粹外在于历史的前提和起点,客观化、观念化的意义也并非绝对出离经验和历史(时间)。
[详细]
存在与踪迹
存在远非最终的根据或本原:在存在之“前”,还有更古老的“延异”;而存在自身,也早已是“踪迹”。延异所要动摇的正是这个“是什么”中的“是”,即存在的统治。
[详细]
“本原之前的本原”
形而上学的在场,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
“延异”与“他者”
更多>>
延异与他者伦理的崛起
延异,作为其运思策略的基本符号,延异展开了意义生产过程及其阐释的无限可能,延异导致他者伦理的崛起。延异展开了对他者、对他者语言的追寻。
[详细]
“他者”概念综述
他者是相对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与事物。凡是外在于自我的存在,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可看见还是不可看见,可感知还是不可感知,都可以被称为他者。
[详细]
德里达论他者的命运
从“差异”到“他者”
“意义”理论
更多>>
“意义”的缺在与追寻
物质世界中“在”成为“不在”带来的变化使人们无法完全把握事物。人们对永恒不变的知识模式充满渴求。
德里达对胡塞尔意义理论的反思与解构
论播撒:作为解构的意义模式
文本与文学批评
更多>>
德里达:解构哲学化的文学批评
德里达要解构的对象就是哲学化文学批评的“摹仿”论和文学“本质”观,进而解构哲学本身。
[详细]
文学语言与文学本质
有了所谓的“普遍文本”,加上文学语言与规范语言之间界限的消失,文学和哲学之间的文类差别变得模糊不清。
[详细]
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
文学批评中的结构、解构与话语
“补充”
更多>>
论德里达的“补充”概念
补充性就是分延,就是同时使在场分裂、延迟同时使之置于分裂和原初期限之下移异过程。
何谓“补充”?
补充:起源性的缺乏
解构主义理论
更多>>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在法国存在主义衰败之际,对结构主义和现象学扬弃的结果。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分析;解构不是摧毁,而是一种策略。
[详细]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德里达始终把翻译当作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来思考,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而一种语言内部也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多样性正是解构所专注与关切的东西。
[详细]
德里达与解构策略
德里达与解构批评的启示:重新思考
现象学
更多>>
德里达和现象学
现象学在德里达的着述中处处留下踪迹而又处处被“偏离”,这构成了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恰恰是德里达对现象学运动本身的贡献。
[详细]
“辩证法”与现象学之争
德里达将“声音”(voix)与“现象”并列,足见“声音”在其话语中的中心地位。后来他更是把他所解构的整个形而上学传统标示为“声音中心主义”。
[详细]
解释学与解构论的相遇
德里达谈现象学
“政治学”转向
更多>>
析德里达的友谊政治学
友谊政治学的核心是解构“博爱”,揭示其希腊语境中兄弟义气的语境,以及博爱这样一种作为西方政治学基础实际上是子虚乌有。
德里达的“新国际”思想
德里达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政治学
德里达与马克思主义
更多>>
德里达如何“解构”马克思
德里达对马克思的“解构”,即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可以以一种脱离了逻各斯中心论框架的方式“出场”。
[详细]
德里达的解构视野与马克思主义
德里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抑或是对马克思的歪曲或者幽灵化?
[详细]
一种被解构了的马克思精神
论德里达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历史哲学
更多>>
德里达拒绝历史吗?
“踪迹”是对历史的全面摧毁;而对德里达来说,“踪迹”就是活的历史,就是解构历史的历史性。
论德里达的“准-先验”维度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策划/设计:韩卓吾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