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与在场 更多>>

德里达的思想道路是由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跟进开始的,他说起源没有纯粹外在于历史的前提和起点,客观化、观念化的意义也并非绝对出离经验和历史(时间)。 [详细]
存在远非最终的根据或本原:在存在之“前”,还有更古老的“延异”;而存在自身,也早已是“踪迹”。延异所要动摇的正是这个“是什么”中的“是”,即存在的统治。 [详细]

“延异”与“他者” 更多>>

延异,作为其运思策略的基本符号,延异展开了意义生产过程及其阐释的无限可能,延异导致他者伦理的崛起。延异展开了对他者、对他者语言的追寻。 [详细]
他者是相对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与事物。凡是外在于自我的存在,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可看见还是不可看见,可感知还是不可感知,都可以被称为他者。 [详细]

解构主义理论 更多>>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在法国存在主义衰败之际,对结构主义和现象学扬弃的结果。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分析;解构不是摧毁,而是一种策略。 [详细]
德里达始终把翻译当作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来思考,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而一种语言内部也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多样性正是解构所专注与关切的东西。 [详细]

现象学 更多>>

现象学在德里达的着述中处处留下踪迹而又处处被“偏离”,这构成了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恰恰是德里达对现象学运动本身的贡献。 [详细]
德里达将“声音”(voix)与“现象”并列,足见“声音”在其话语中的中心地位。后来他更是把他所解构的整个形而上学传统标示为“声音中心主义”。 [详细]
 
            策划/设计:韩卓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