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学科专题 >> 马克思主义专题 >> 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 传习原声
第十一期:【传习原声】解读十九大报告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02月01日 14: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刘淼 字号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导语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担当。

  习近平同志讲话原声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徐洪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意味着,要从政治、安全、文化、经济、生态等五个方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标识。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王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任务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苏格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祥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合、天下为公的优秀文明,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符合国家社会的共同利益。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其内涵丰富而广泛,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才能完成。

  蒲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未来,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它都会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起到指导性作用。它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对于未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推动世界和平繁荣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马建堂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我们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思想,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我们的研究既有历史观察也有时代关切,既有理论思考也有现实导向,既有中国基因也有世界细胞。要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体验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体验,点点滴滴凝聚国际共识。

  凌胜利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

  就目前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举措来看,正确义利观和新安全观可以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双翼”,而“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则成为两大抓手,多层次的命运共同体推进和多领域的全球治理成为重要路径。

 

  资料来源:光明网、求是网、央广网、中国经济时报

  音频来源:CCTV直播录像

作者简介

姓名:刘淼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闫涵)
W020180116412817190956.jpg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 查看全部评论

QQ图片20180105134100.jpg
jrtt.jpg
wxgzh.jpg
777.jpg
内文页广告3(手机版).jpg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介|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网站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