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报》连续刊登《镌刻全面从严治党新标注》《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等报道,报道十八届六中全会成果并邀请学者发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报》派出记者走上“两会”,在“两会观察”系列报道中,连续发表《凝聚改革共识 提振发展信心》《保底线 出实招 提信心——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迈进》等多篇报道。 【详细】
在G20的“中国时刻”,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的“中国药方”备受关注。G20杭州峰会前后,《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多篇稿件,从经济、外交、“一带一路”建设等多个角度解读G20杭州峰会。 【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系列报道,从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等角度,围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跟踪其最新进展,探讨其实现路径。 【详细】
学者们认为,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理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详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广泛邀请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畅谈对讲话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实地走访红军长征所走过的地方,邀请一批多年从事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就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的精髓、重温长征精神的意义等话题发表见解。 【详细】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南多·西格纳对记者表示,难民群体本身并非同质性群体,难民危机发酵有多重原因。研究数据显示,不同国籍、性别、年龄的难民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及路径入境欧洲,因而难民偷渡原因不可一概而论。 【详细】
有学者就英国“脱欧”的短期效应及长期风险进行分析认为,此次公投显示出英国社会的分裂,可能进一步加剧民粹主义的抬头,而且英国此后要与欧盟等各方展开漫长的谈判,这将会重新定义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位置。 【详细】
很多美国舆论认为,G20杭州峰会是中国展现其全球影响力的宝贵机遇,可以与世界分享其经济发展理念。在全球经济低迷潮中,中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甚至是拉动全球经济的希望所在。 【详细】
印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项目研究员拉吉夫·巴蒂亚表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在经济领域表现较好,但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等挑战,金砖国家察觉了新的挑战,且认识到加深战略合作才是正确的前进方向。 【详细】
随着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最后锁定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领先地位,各主流媒体宣布特朗普获胜,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这场被认为是史上“格调最低”的竞选历程,终于以很多人看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画上了句号。 【详细】
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教授肯·康卡认为,减缓气候变化固然重要,但适应当前的气候变化、尽量减少损失同样不可忽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变暖应对能力较弱,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详细】